臺球于19世紀末傳入中國。鴉片戰爭后,國外華僑首先在中國開展臺球活動,進而在中國的上層社會中流傳。20世紀初,在中國沿海大城市就出現了“彈子房”,消遣對象僅限于達官貴人。之后,中國的上海、天津、北京等大城市,先后出現了臺球總會。到30年代,上海等地每年都要舉行臺球比賽,出現過一些臺球好手。
解放后,我國在1960年舉行過1次全國比賽。1985年在天津和上海先后舉辦了第2次全國比賽,1986年北京又舉辦了1次。這幾次比賽中,涌現出一批好手,如上海的孫伯麟、陳仁均、蔣紹國,北京的杜小明、深圳的鐘敏文和天津的沈會英等。
改革開放后,臺球運動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,各地紛紛成立了臺球協會,并舉辦了各種臺球比賽。1986年,中國臺球協會正式成立,它舉辦了許多全國性的比賽,組織了國內運動員與世界高手進行技術交流。當年,上海舉辦了我國第1次世界水平的比賽“金花杯”巨星大賽,參賽的有戴維斯、泰勒和基夫斯三位世界**及新加坡全國**林官關、中國全國**孫伯麟等。
1987年3月5日在北京舉行了“健牌杯中國國際臺球大獎賽,英國的8位選手和8位中國選手參加了比賽.這8們選手是當時排名第1的史.戴維斯、第3的丹尼斯.泰勒、第5的吉米.懷特、第7的威利.索恩、第8的特里.格里菲斯、第10的托尼.米奧、第13的尼爾.福爾茲、第16的雷克斯.威廉斯,*后,威利.索恩奪得了**.大約有1億觀眾通過電視傳播觀看了比賽,他們的精彩表演令觀眾如癡如醉,大飽眼福.這次比賽使我國掀起了一股臺球熱.
從此,臺球就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來.每年都有許多比賽,我國選手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,并開始參加一些世界大賽。